642a5967-5e03-446e-9f62-8c992cae245ccopy.jpg)
□ 馬杰瓊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習近平明確要求年輕干部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調查不實、研究不透,甚至是不調查、不研究的干部大有人在。他們有的“四肢不勤”,閉門造車,習慣在辦公室遙控指揮,文件簽批了、會議召開了、匯報聽取了,工作就算落實了。有的“耳不聰、目不明”,掩耳盜鈴,在定方案、作決策過程中,對基層實情、基礎數據不進行調查核實,下級報上來什么就匯總什么,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隱患不過問、不追究。有的“屁股決定腦袋”,刻舟求劍,追求花團錦簇、面子工程,熱衷高談闊論、光說不練……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調查研究不實是作風弊病,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群眾對此深惡痛絕,不僅影響黨員干部個人的群眾基礎和影響力、號召力,更會損害黨的形象和黨組織的威信。調查研究不透是能力之缺,調查研究的能力弱,勢必就會影響工作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影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的執行成效。調查研究不實、調查能力不足的干部都應加強自省,消除思想上的病根,補齊能力上的短板。
要手勤腳快,用腳步丈量民情。正所謂“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領導干部要繼承發揚艱苦奮斗、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革命精神。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尊重群眾,甘當小學生,帶著感情搞調研,與群眾心貼心,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情況。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要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只有這樣,調查研究才能夠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要耳聰目明,用細心換取民心。正所謂“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當前,正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一套報表、一份名單、一個方案都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領導干部要隨時隨地樹立調查研究的理念,強化“處處留心皆學問”的意識,培養好“眼力”,做到耳聰目明,確保政策實施科學合理、精準高效。要培養“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的能力,著眼大局,抓住主要矛盾,作出科學的研判,而不是捕風捉影,憑空臆斷。要“見微知著”,及時防范潛在風險、糾正苗頭性問題。切實通過“嚴細實”的調查研究作風,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
要武裝頭腦,用科學方法提升能力。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領導干部要加強政治理論,樹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實踐,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調查研究,不斷提高攻堅克難的勇氣。要加強經濟社會知識,以及各個領域行業專業知識學習,用科學的方法應對工作中各項風險和挑戰,切實避免“屁股決定腦袋”的情形發生。要加強法律法規知識學習,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讓調查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促進社會進步、提升社會治理的效能和動力。
(作者單位:南澗縣委巡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