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a5967-5e03-446e-9f62-8c992cae245ccopy.jpg)
□ 楊錦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這是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在涵養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和后勁,我們應上下同心、干群同力,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寫好生態文明的“答卷”,讓錦繡河山造福人民。
重視思想認識,答好“綠色意識”答卷。思想認識是基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導。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一要提高思想認識,認真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既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更要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二要夯實責任主體,通過主體責任約談、廉政約談、工作約談、警示教育等方式,明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第一責任人”職責,將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列入重點攻堅工作,形成齊抓共管、上下齊心的強大合力,統籌抓好生態環境整治各項工作,確保生態環境持續穩定向好。
重視制度建設,答好“綠色保護”答卷。構建系統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讓規劃和制度先行。一要完善制度體系,以《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為綱,持續深入學習《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通知(試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政策,落實“三區三線”管控措施,為生態保護提供長久保障;二要強化制度執行,制度落實重在“落”貴在“實”,要始終堅持以結果為導向,壓實巡視巡察工作,只有嚴格將各項制度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才能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
重視創新引領,答好“綠色發展”答卷。不謀生態保護就不能謀全局、謀長遠、謀根本。一要持續推進產業生態化,緊跟“雙碳”戰略發展機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工業、農業、服務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二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黨委、政府應重視人才創新驅動力,鼓勵引導綠色科技創新,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載體作用,深入推進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堅定走好生態化道路。
環境是人的生存之本,發展之基,環境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關系人民福祉,影響社會穩定,關乎民族未來。黨員干部要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生態環境的期盼,盡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持續厚植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的幸福感。
(作者單位:彌渡縣苴力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