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a5967-5e03-446e-9f62-8c992cae245ccopy.jpg)
□ 張春林
開春以來,全國各地迎來賞花期,“賞花游”熱度持續飆升,不斷激活“賞花經濟”。然而,有的地方面對賞花的人流,依然存在接待設施薄弱、文旅產業延伸斷檔、宣傳營銷模式老舊等問題,無法將觀光為主的賞花轉型升級為文化體驗、休閑度假的多元化發展方向。筆者認為當從豐富內容、深挖文化、提升服務方面著手實現“賞花經濟”向文旅產業升級轉型。
豐富內容,避免單一同質化競爭。隨著“賞花經濟”的興起,各地推出類似的賞花旅游和節慶活動,群眾多元化、品質化的旅游需求不斷擴大,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關鍵在于產業更新。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筑新競爭優勢,靠科技手段轉換動能,以“花”為媒,針對游客的“吃住行游”需求,不斷豐富旅游體驗,讓旅游從舊范式走向新范式,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型,形成新質生產力。例如,結合漾濞縣太平鄉的實際,發展八達梨園“賞花+徒步”“賞花+集市”“賞花+非遺”等多元消費體驗,推動賞花經濟“一季紅”到“季季紅”,通過發展區域特色鮮明、多業態融合的新型賞花旅游模式,從而不斷增強游客體驗感、豐富感。
深挖文化,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當下“賞花經濟”如火如荼,增加其附加值,更有助于我們推進鄉村振興,這也啟示我們充分挖掘當地特色民族文化、歷史、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旅游鑄魂勢在必行。大力推進產業鏈深度融合,利用科技創新成果,對文旅產業鏈進行全方位的改造與提升,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化景區管理,通過數字化手段重塑文化展覽和旅游服務。例如,近年來,漾濞縣太平鄉黨委、政府依托鄉域打牛坪巡檢司遺址、南方古絲驛道、滇緬抗戰公路等“四大文化”,打造形成“漢營夜月”“辣園夕照”“核桃種源”等十個特色小景,破冰農文旅融合發展困局,帶動群眾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提升服務,打造區域品牌形象。旅游服務包含了交通、住宿、餐飲等多個部分,服務質量的優劣會直接作用于游客的體驗,所以提升服務乃是發展賞花經濟的關鍵一環。需持續進行業態與模式的創新,激勵文旅企業去探尋新業態,如虛擬旅游、云展覽、數字演出等等,憑借科技手段拓展文旅消費的新空間,摸索“互聯網+文旅”等新模式,通過開發花卉文化的衍生產品以及個性化服務,充分借助“直播引流”“網紅打卡”來塑造新質生產力的“賞花品牌”。漾濞縣太平鄉還嘗試以直播帶貨、電商助農等方式打造文旅融合的新亮點、民眾增收的新途徑、消費擴容的新載體,為“賞花經濟”消費市場的持續創新和塑造品牌形象給予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新的發展契機。
(作者單位:漾濞縣太平鄉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