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a5967-5e03-446e-9f62-8c992cae245ccopy.jpg)
□ 王思麗
民間有句俗話“新官不理舊賬”。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領導干部缺少擔當精神,責任心不強,怕冒風險擔責任,因此不擔當、不作為;另一方面是宗旨意識淡化,沒有站在群眾角度思考問題,任由錯誤的政績觀左右自己的行動。體制機制不健全也會導致對“新官不理舊賬”監管的失守。
“政貴有恒,治須有?!?。早在2017年,李克強總理就指出,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完善相關價格、稅費等優惠政策,政府要帶頭講誠信,決不能隨意改變約定,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古往今來,政府都是社會的管理者,代表著公信力,若政策沒有延續性,就無法取信于民?!靶鹿佟苯訖喔迂?,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只有接好接力棒,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耐心、恒心,做好前后銜接,一任接著一任干,才能把精心繪就的藍圖付諸實踐,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
新官“理舊賬”,不僅是后任的應盡之義,也是前任的應盡之責?,F實中,有些新上任的領導之所以怕理舊賬,是因為有些決策本身并不科學,可操作性不強,一味接起只會帶來更多問題,針對這種情況,作為“前任”,應當主動對接聯系,主動承擔責任,理好了“舊賬”,才能清清爽爽,走上新任,看似“多管閑事”,實則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潛績。
同時,要從根本上破解“新官不理舊賬”的難題,還需制定出臺相應的制度,對“有權任性者”進行約束,做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對推諉扯皮、踢皮球的行為依紀依規予以嚴懲。另外,也要加強對“前任”的約束,用好和健全離任審計制度,防止出“拍腦袋”工程,把“窟窿”留給“下任”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