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a5967-5e03-446e-9f62-8c992cae245ccopy.jpg)
□ 施新弟 文/圖
身處滇西高原深處的老家,每年過年前殺年豬的時候,鄉親們最喜歡做的過年特色食品要屬豆腐腸了,這是老家的一大傳統。哪年沒有豆腐腸的話,心里總感覺這個年都過得不是滋味了,似乎缺少了點什么。
豆腐腸是老家極具特色的一道菜品,更是一道特色美食。它在老家人們的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僅是一道歷史悠久的美食,更是一份幸福、長遠的象征。
在老家,每當年豬剛宰殺,在冬日溫暖和煦的午后,村里的婦女們便聚在一起開始制作豆腐腸、豬血腸等灌腸類食物,這一直是老家年味中不可或缺的重頭戲。這場戲里,重中之重的要數灌豆腐腸了,家家做。清洗干凈的豬腸,開始往里灌已經準備好的豆腐拌肉,撒上花椒、草果、八角等香料后,用手拌勻……大家圍坐著說說笑笑間,一截截飽滿的豆腐腸就成型了。
豆腐腸顧名思義就是用豆腐灌制的腸子,用的是新鮮豆腐和肥瘦相間的豬肉為原料,用的肉一般都是選取剔皮肉,肥瘦搭配,切成指頭大小的肉丁。用手把豆腐捏碎,加上肉丁,撒上鹽、草果面、茴香粉、胡椒面、花椒粉等等,再灑上少許食用紅顏料,相互配比達到最佳口感,反復攪拌均勻。豆腐腸用的豆腐則是選新鮮磨制的豆腐,放入簸箕中存放一夜,等豆腐部分水分排出、變得更加緊實的時候才能用。灌進腸后還得扎小孔放氣,既不能灌得太松,也不能塞得過緊,否則容易變味。
這時候原料就會順著出口緩緩注入準備好的腸子內,小心翼翼地用手指一截一截地順,就灌進去了,擠壓緊實,讓原本癟癟的腸子如吹了氣一般慢慢變得飽滿。灌好的豆腐腸水分很多,需要多天的晾曬。接下來的日子就會看到家家戶戶的門頭上、屋檐下掛著一串串鼓脹脹的腸子,它們給原本就熱鬧的院子增添了一抹獨特的韻味,隨著早晚氣溫變化,成就了老家的美食。
等到豆腐腸風干之后,用水煮熟后撈出,紅潤的腸皮如一道箍圍著棗紅的豆腐,棗紅的豆腐裹著晶瑩的豬肉,色香味俱全,咬一口,豬肉在口里爆漿,豆腐在口里融化,腸皮在口里纏綿,各種佐料的味道,肥而不膩,讓人垂涎三尺。
上好的豆腐腸,可以水煮、油炸、清蒸等加工,香味濃郁、酸辣適中、軟滑綿潤,吃上一碟,口齒生香,醇厚芬馥,別有風味。
老家豆腐腸,不僅僅是一種農家人的美食,更是一種飽含深情的家庭文化。瞧餐桌之上的豆腐腸,附在外面的腸皮如家,內里的豆腐和豬肉如同你我,那些早已滲入的佐料象征著人生的五味雜陳,缺一便少了些味道。這種文化已經成為縈繞在多少游子腦海里的濃濃鄉愁,彌漫在口中家的味道,是每個人骨子里與生俱來的鄉戀鄉愁!